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分析

2025-10-30 10:19:26
简要说明 :
文件版本 :
文件类型 :
立即下载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物质组成与浓度水平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废弃物的种类特性、填埋作业方式、污染物溶出规律、化学反应过程、降雨条件、场龄长短以及填埋场构造等。其中,填埋场的设计结构和使用年限构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运行超过十年的老龄填埋场,其渗滤液中的COD和BOD指标均已降至较低范围,B/C比值维持在低位,氨氮浓度虽有所降低,但降幅远小于COD和BOD的下降程度,导致碳氮比失衡。尽管此阶段污染负荷显著减轻,出水仍无法满足直接排放标准,且处理难度较大。


该老龄填埋场渗滤液呈现以下典型特征:

(1)成分复杂且波动显著

老填埋区域渗滤液的B/C比值低于0.3,氨氮含量居高不下。而新填埋区域渗滤液的BOD/COD比值通常介于0.4-0.6之间,氨氮浓度相对较低。受季节性气候条件影响,同一区域内渗滤液水质也会出现明显波动。这种独特的水质变化特性远超常规污水,对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渗滤液处理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应设置相应的保障机制。


(2)有机污染物浓度变化显著

新入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含有极高的BOD和COD浓度,最高可达每升数万毫克,B/C比值在0.4-0.6范围内,可生化性较好,氨氮浓度相对较低。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老填埋区域产生的渗滤液COD值降至数千毫克/升,B/C比值低于0.3,可生化性变差,同时氨氮浓度升高。基于此特点,本项目适宜采用生化处理工艺,但在进入生化阶段前,必须进行营养元素的配比调整。


(3)氨氮与总氮含量居高

检测数据显示,本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浓度通常在800-1500mg/L区间。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且渗滤液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氨氮形态存在。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排放要求,出水氨氮需≤25mg/L,总氮≤40mg/L。这意味着氨氮去除率需超过99%,总氮去除率应达98%以上,因此所选处理工艺必须具备高效的脱氮能力。


(4)色度表现特征

本填埋场渗滤液呈现深褐色外观,色度指标较高。在工艺选择时,需要配置具有显著脱色效果的处理单元。


(5)盐分含量特点

渗滤液电导率指标高达15700mg/L,表明其中含有大量盐分和重金属离子。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应考虑系统对盐分的耐受程度,同时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以最大限度减少浓缩液的产生量。


(6)结垢倾向与污染特性

渗滤液中钙、镁离子浓度较高,结合严重的有机污染,容易引发结垢性污堵和有机污堵。若采用膜处理工艺,在方案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缓解或消除有机污染与无机结垢对膜系统的负面影响。


服务热线

0755-28993144

公司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大道智慧家园1栋B座230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 : 30-18 : 00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