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酸性水处理难题:工艺技术详解与案例参考
- 简要说明 :
- 文件版本 :
- 文件类型 :
1、酸性水的来源:
在石油及其衍生品的生产过程中,所含的硫与氮化合物,经历常减压蒸馏、催化裂解、延迟焦化及加氢处理等多道工序,会在高温裂解、催化转化与加氢裂解等反应中转化为硫化氢和氨氮物质,并随之进入产品流。当这些物流经过冷凝脱水或水洗程序后,便形成了富含硫与氨的废水,通常被称为酸性水或含硫废水。
2、酸性水特点与危害:
焦粉浓度高,且粒径分布小,含油量高,油滴粒径小,且乳化严重;大量乳化油和悬浮物(焦粉),影响汽提效果和液氨质量。
易引发汽提装置堵塞,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意外停产,带来显著经济损失。
其化学成分复杂,各类污染物浓度波动明显。
含硫化物、氨氮等刺激性气味外泄,严重影响影响环境和员工健康。
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给企业造成巨大环保压力。
3、酸性水处理传统工艺与处理难点:
(1)重力沉降工艺处理酸性水:当前国内多数炼化企业采用此法,沉降周期长达50至70小时。由于酸性水中油脂乳化程度深、焦粉粒度细小,即便延长静置时间,分离成效仍不理想。储罐多为敞开或半封闭形式,导致酸性气体逸散,恶化环境与职业健康条件。该工艺占地广、土建投入高、投资规模大。全程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化水平低,清理与检修均需大量人力,效率低下。
(2)旋流除油除焦粉工艺处理酸性水:部分工厂尝试采用罐中罐旋流或两级旋流工艺去除焦粉与油脂,但未能根本解决分离难题。虽较重力沉降有所改进,但因乳化油滴粒径微小、密度与水体接近,旋流分离作用受限,除油除焦效果依旧欠佳。系统抗负荷波动能力弱,分离稳定性不足,难以适应酸性水组分大幅变化的需求。旋流装置易发生堵塞,严重时导致系统停摆。所需操作压力高,提升泵等设备能耗大,运行费用昂贵。
(3)气浮+无机陶瓷膜工艺处理酸性水:该方案凭借膜材料的高精度过滤,短期内可获较佳出水水质。但系统稳定性较差,面对冲击负荷时易发生膜污染,导致处理能力衰减、产水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浓缩液及化学清洗废液,后续处置难度大。系统运行压力高、能耗显著,投资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4、科力迩科技酸性水处理解决方案:
我司采用“CDFU+SiC过滤器+KHC聚结除油器”组合工艺,实现酸性水的油水分离
该技术特点如下:


工艺流程图
5、酸性水处理工艺技术介绍:
酸性废水首先进入CDFU装置,在旋流场与溶气微泡共同作用下,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及悬浮颗粒迅速与微纳米气泡碰撞粘附。借助气泡表面张力作用,乳化油膜被纯物理方式破解,悬浮物表面油污被气泡吸附。破乳后的油相、悬浮物与微气泡形成多相混合物,在CDFU中部聚集上浮至顶部集油区,靠压力差经排油口自动导出。初步处理后的出水经提升泵送入SiC过滤器,可使出水悬浮物绝对粒径控制在10μm以下。分离出的污油水自压排至污油收集罐,再由专用泵输送至储油系统。CDFU排放的废气导入火炬分液系统。
CDFU出水经过提升泵后进入SiC过滤器,污水从SiC滤芯中间进四周出,将悬浮物、胶质团等拦截,出水悬浮物绝对粒径可以达到1μm,过滤器出水进入聚结除油器;过滤器系统压差较大时需要进行反冲洗,将滤芯上的杂质、油污冲洗干净避免滤芯堵塞,反冲洗废水排入污油收集罐中。
酸性废水进入聚结除油器,除油器通过特殊聚结材料,将小油滴聚结成大油滴进行物理破乳,破乳后由于密度差,油层与水层分离,污油从顶部油包处排出,其含水率小于10%,废水则从底部排水口排出,从而实现油水分离,出水中含油量小于50ppm(不含溶解油)。
CDFU、SiC过滤器、聚结除油器出水、排油、排渣、排气和补气采用全自动控制,溶气系统进气量采用自动控制。
此工艺为全自动、密闭带压运行,废气进火炬分液系统,无安全环保风险。
6、该酸性水处理工艺进、出水指标:
7、案例展示:
